奶黃包和流沙包都是粵、港、澳地區的點心,但經常會被搞混,以為是同一種點心。我就曾經鬧過這樣的笑話。
平時飲茶,奶黃包居多,個頭不大,卻是奶香兼蛋香,甜津津的,頗為好味,幾口就能下肚。某次到茶樓見食譜上列有奶黃流沙包,以為就是奶黃包,于是照舊點了一份。端上桌時,籠格里放著幾個熱騰騰的小包子,于是與往常一樣張口一咬,不料燙得厲害,連舌尖都被燙得有點發麻。更狼狽的是,一股滾燙的湯汁噴薄而出,弄得身上全是奶黃。奶黃包怎會變了樣?再打聽才知道奶黃流沙包與奶黃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。
奶黃包和流沙包的相似之處是個頭大小差不多,并且都有一股濃郁的奶香和蛋香,餡料色澤也大體呈現金黃色。它們的區別是餡料狀態不同,奶黃包是不流動的,而流沙包是流動的。造成如此差別原因是兩者的用料與做法不同。
餡料原料不同雖然奶黃包和流沙包都會用到蛋和奶,但奶黃包用的是黃油、新鮮雞蛋、牛奶、小麥淀粉和吉士粉,而流沙包用的是咸蛋黃、牛奶、黃油、栗粉、奶粉和吉利丁。
餡料的做法不同奶黃包先得將黃油打散,放入白砂糖攪打至發白,然后分兩至三次加入打散的雞蛋,攪拌均勻,再倒入牛奶、小麥淀粉和吉士粉,然后隔水蒸,每隔10分鐘攪拌一下,直到有結塊的感覺,餡料才算成功。而流沙包先得將咸蛋黃蒸熟,用刀背碾碎,越細越好,然后將白砂糖、黃油、牛奶和泡軟的吉利丁片隔水加熱融化,再加入粟粉和奶粉,與咸蛋黃攪拌均勻,放入冰箱冷凍數小時才成餡料。
出品的包子自然也就不同啦!奶黃包,面料要白如雪,皮子要光如脂,入口要綿如云,具有濃郁的奶香和蛋黃香,甜津津的。而流沙包除了奶香和蛋黃香之外,餡料還能如金沙一般流淌,口味則是甜甜咸咸,甜而不膩,咸而不過,恰到好處;吃的時候要慢慢吸吮那股金色的流沙,否則一不小心就會爆出來。流沙包不僅好吃,而且那股滾燙流沙入口的感覺特別吸引人,令人念念不忘。